網誌文章分布

最新消息:
AviSynth/VapourSynth Filter 支援 YUV444P16 格式啦~ 這樣就有很多花樣可以玩了,像是Waifu2X, RIFE等RGB濾鏡可以幾乎無損輸出! 超開心
最近的腳本有提供RIFE實時撥放支援,等過段時間再把RIFE的相關資訊寫到Blog中 如果有時間的話...咕咕咕
DmitriRender迎來時隔年五年多的更新了(僅限NVIDIA Ampere, Turing, Pascal, Maxwell, Kepler顯示卡),同時也支援10Bit輸出。不過新版好像緩衝有點太少,容易卡頓
SVP最新版本已支援在DS系撥放器中透過Avisynth Filter輸出10Bit畫面,而且跳轉時卡頓狀況有大幅改善。
由AMD工程師回覆,AMD已徹底終止Fluid Motion技術,如有BFRC需求的用戶請多加留意。 (https://community.amd.com/thread/250830)

近期更新文章:
測試筆記:SVP最新測試版參數(beta script)(2023-12-17 腳本更新)
進階教程系列(十二) - 視訊解碼濾鏡 MPC Video Decoder(2022-06-11)
進階教程系列(三) - 字幕渲染濾鏡 XySubFilter丶AssFilterMod(2022-06-11更新)

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色彩校正筆記 - 前言

  為了忠實重現圖片或影像作者的原始意圖,或是讓自己所製作的作品能夠在不同地方上呈現相同的色彩,不論是在電腦螢幕、電視、投影機、印刷品甚至是紡織物,我們都不希望看到白皙的皮膚看起來變得暗沉,也不願意看到照片看起來人人都像有著阿凡達星球般的藍皮膚,因此需要統一的標準,只要每個環節都按照標準校正,如此一來,便可完美重現作品,不會因為設備不同而有所差異,完整的獲得作者的原始意圖。本系列文章為觀賞圖像或影片用顯示裝置校正,甚少涉及印刷品用途的校準(軟校樣/軟打樣)。

(阿凡達海報)

  本文在開頭先是說明了為什麼我們需要校正?接下來將會討論校正的標準是什麼,該如何選擇?並知道校正標準所需要的條件,再來挑選合適的測量設備,明白測量設備的限制,最後探討可能產生的誤差以及了解誤差產生的可能原因,待具備以上概念後,將於下篇文章開始嘗試校正顯示裝置。

  以下分為幾個小節來進行說明,依序為目標、觀看環境、測量設備與誤差,在進行校正之前,我們必須要先決定目標是什麼,不同的應用領域會有不同的標準,要讓同領域的用戶都能看到相同的圖像,需要使用相同的標準。


目標

  在不同領域中都有不同的公認標準,像是光源就分成 D50、D55、D65 等多種標準光源,色域(可顯示的色彩範圍)也不盡相同,此外,需要留意有些領域的「公認標準」是有缺陷的,這些公認標準已行之多年,雖然不夠完美,但其實也還可以用,於是就這樣沿用至今,如果遇到這類狀況,或者是環境不允許,可能需要進行一些適當的調整,才能符合自身使用情形。
  本 Blog 內容多以影片相關為主,考量到觀看網頁、修圖也是很常見的應用,因此將以 sRGB、HDTV、HDR UHDTV、DCI-P3 (Theater) 作為主要討論內容,其中 sRGB 主要於網頁或是照片修圖使用,HDTV 規格用於 720/1080p 影片,HDR UHDTV 則是高動態範圍影片所使用的規格,DCI-P3 (Theater) 為劇院規格,多為投影機使用者採用。在相關領域中,有多個機構制定了屬於他們的標準,例如:歐洲廣播聯盟(EBU)、國際電信聯盟(ITU)、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等,略有不同,本篇將以常見的標準為主(可能在其他地方會看到不同標準)。

sRGB / HDTV
白點座標: D65 (0.3127, 0.3290)
白點亮度: 100 nits (sRGB)*、100 nits (HDTV)
Gamma:2.2 (sRGB)、2.4 (HDTV)**、BT.1886 (HDTV)**
色域:BT.709
* 雖說 sRGB 當時制定標準為 80 nits,但現今市售顯示裝置的 sRGB 模式多為 100 nits。
** 2.4 為 EBU 標準,BT.1886 為 ITU 標準,gamma 2.4 與 BT.1886 曲線上非常接近。

HDR UHDTV
白點座標: D65 (0.3127, 0.3290)
峰值亮度: > 1000 nits
Gamma: SMPTE ST 2084 (PQ)、HLG
色域:BT.2020、DCI-P3***
*** 雖然標準是 BT.2020,但目前市售的顯示裝置難以完整覆蓋,加上目前電影多採用數位電影先導小組(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s)制定的 DCI-P3 色域,因此選購市售顯示裝置可多加留意 DCI-P3 色域覆蓋面積。

DCI-P3 (Theater)
白點座標: (0.3140, 0.3510)
白點亮度: 48 nits
Gamma: 2.6
色域:DCI-P3


  目前 HDR 劇院規範(DCI HDR)在撰寫本文時,尚未正式出爐(僅有草案),因此暫不列入,若要參考可見 Ballestad, A., Boitard, R., Damberg, G. and Stojmenovik, G. (2019), Taking HDR Cinema Mainstream,白點座標(0.3124, 0.3291),峰值亮度 500 nits,Gamma 使用 ST 2084。


觀看環境

  以下標準為參考級顯示裝置所規範的規則,屬於專業人士採用的規範(例如:電影後期製作),環境照明亮度 5 lux 為相當弱的微光,考慮觀看環境可能會開燈,不一定適合使用,此外,觀看距離亦可自由調整。

sRGB/HDTV
環境亮度: 64 lux (sRGB)、低於 5 lux (HDTV)
環境色溫: D50 (0.3457, 0.3585)
觀看距離: 顯示器高度的3.2倍****

HDR UHDTV
環境亮度: 低於 5 lux
觀看距離: 顯示器高度的1.5倍****

DCI-P3 (Theater)
環境亮度: 低於 0.01 nits

**** 與顯示裝置解析度相關。

  在環境較為明亮的情況下,sRGB 與 HDTV 白點的亮度與 gamma 值可能需要修改,環境愈亮,需要越高的白點亮度(100 ~ 200 nits),gamma 值需要適當的減少(2.0 ~ 2.4),HDR 影片則建議於暗室中觀看,由於 HDR 所使用的 gamma(ST 2084)與亮度絕對值相關,若在明亮環境中觀看,將會導致畫面變的灰暗。
  值得一提的事,由於消費者很有可能在明亮環境中觀賞 HDR 影片,多數廠商為了避免此一問題,紛紛改變了 HDR 所使用的 ST 2084 曲線,以提供更明亮的畫面,缺點當然就是對比的明顯下降以及改變了畫面的色彩(人類在不同亮度下所觀察到的色彩有不同感覺,因此這裡需要色調映射來進行修改,但各家算法可能不同,產生不同結果)。


測量設備

  用於測量色彩的設備分成兩種,分光輻射計(Spectroradiometer,又稱光譜儀)以及比色計(Colorimeter,又稱色度計)。
  我們知道光可以透過三稜鏡分解成多種不同顏色,而且這個過程是可逆的,亦可將紅、藍、綠光混和來呈現任意顏色,分光輻射計藉由光柵,將進入儀器內的光分解成不同顏色,並使用感測器偵測不同顏色的光強度,由於不同顏色的光代表不同波長,因而獲得譜功率分布(Spectral power distribution, SPD)。一個實驗室等級的分光輻射計,具備非常高解析度的感測器,可測量的波長差低至 1 奈米甚至更低,移動感測器的位置來獲取譜功率分布,雖然精度很高,但也等倍增加測量的點數,加上又是採移動方式讀取光強度,需要花費很長時間,而且最重要的是...非常貴,價格超過十萬元。
  考量到並不是所有應用都需要這麼高的精度,所以有著另一種低成本的分光輻射計,以多個感測器組成陣列,並同時讀取,達到快速測量的目的,此外,由於光柵將強光束分解成多道弱光,而且感測器的性能也較差,因此在低光的情況下性能表現並不出色。目前常見的低成本分光輻射計解析度約為 10 奈米左右,價格大約是 2 ~ 4 萬元。


(來源:X-Rite White Paper - Display Calibration Devices: Methods, Accuracy, and Cost)

  雖然低成本的分光輻射計已大幅降低成本,但依然還是要數萬元不等,前面曾提過,色彩均由三原色組合而成,光是可逆的,因此只要將進入儀器的光以三個濾光片分成三原色,便可獲得各自的強度,大幅減少感測元件數量,而且光損耗也較低,相較於低成本分光輻射計來說,這種架構的比色計具有更好的低光靈敏度,測量時間因此縮短,價格也更加低廉,價格約為數千元不等。


(來源:X-Rite White Paper - Display Calibration Devices: Methods, Accuracy, and Cost)

  比色計低光靈敏度好,價格也低,難道就沒有什麼缺點嗎?不,是有的。人類對於不同波長的光具有不同的靈敏度,而且在不同的視角也略有差異,下圖為 CIE 所做的2度與10度觀察者配色函數(Color Matching Function, CMF)於三種錐體(對應三原色)有反應的波長分布,如果今天使用兩種不同背光的顯示裝置,在不額外套用比色計校準檔的情下進行校正,很有可能會出現儀器讀值顯示一樣,但肉眼觀察卻不相同的情況,原因在於其波長分布不同,因此我們可能會需要透過某些修正使其能夠顯示相同的色彩,此外比色計的濾光片也會隨著使用時間增加而逐漸老化,每隔一段時間需要使用分光輻射計對比色計進行一次校正,以保持測量正確。

(來源:X-Rite White Paper -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Color

(來源:EIZO White Paper - Color Matching Between sRGB Monitors and Wide Color Gamut Monitors

  說了這麼多,到底哪一種會是最佳選擇呢?分光輻射計對於各類發光模組都能夠有良好的表現,比色計則是具備測量快速以及較優異的低光靈敏度,目前低成本解決方案大多推薦:先使用分光輻射計對顯示裝置產生專用的比色計校準檔,然後將校準檔套用至比色計校正使用。(白話文:我全都要)
  目前低價校正設備大多以 X-Rite、Datacolor 為主,其中 X-Rite 的產品命名相當混亂,有不少名稱僅差一點點,但卻是完全不同類型產品,需要多加留意,像是 ColorMunki Photo、ColorMunki Display,又或是i1Photo Pro、i1Basic Pro、i1Display Pro,有的是分光輻射計,有的是比色計。此外,這些校正設備有些獨特的暱稱,像是 Datacolor 的 Spyder 系列校正器被稱為蜘蛛,X-Rite ColorMunki Photo 被叫做色猴。
  現今最多人討論的低價校正器材大多為 X-Rite 所出品的,比色計通常會建議購買 i1Display Pro,分光輻射計多以 ColorMunki Photo/Design(後繼產品 i1Studio) 或是更高級的 i1 Pro 2 為主(i1Basic Pro 2、i1Photo Pro 2、i1Publish Pro 2 中的校正設備都是 i1 Pro 2,差異在於附件與軟體功能不同)。另外,市面上有許多 X-Rite 提供給其他廠商的 OEM 貨品,通常具有更便宜的價格,但附件與軟體支援能力可能會有所差異,不過有許多校正用戶採用第三方的軟體,在這方面就沒什麼影響。如果手頭實在不夠寬裕的話,在台灣也有許多攝影設備出租業者提供短期租賃服務。


誤差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誤差,校正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有誤差,多或少而已,但無論如何,經過正確步驟校正後,總是能夠獲得比出場預設值更好的結果。
  在使用顯示裝置的過程中,不論是電子零件的自然老化,環境溫度的改變,又或是市電電壓的變化,都會對顯示的色彩有所影響,因此需要定期的去校正,在一些專業領域中,每隔 2 週就需要校準一次,如果不是那麼要求的話,也需要數個月校正一次才能夠保證色彩的正確。也許有人會好奇,有些經過認證的顯示裝置,像是 Technicolor Colour Certified、The Verified by Calman program、THX、Pantone Validated,還需不需要校正呢?答案是需要的,許多認證僅列出 DeltaE,但色彩校正不僅僅只有這一項,而且這也與測試色彩的選擇有關,在網路上,想要找到這些認證的詳細規範都相當不易,缺乏透明度的情況下,這些認證的保證虛無飄渺。
  我想最常見到的誤差就是使用比色計較正時,卻忘了套用比色計校準檔(四色校準矩陣或譜功率分布),此外,比色計與分光輻射計個體間一定會有些許測量誤差,尤其在較暗時,分光輻射計的差異會更加嚴峻。
  既然要計算誤差,那就需要一種定量誤差的方式,目前最常使用 DeltaE 來計算其差異,一般將 DeltaE = 1 定義為人類剛好可分辨的分水嶺,在多數情況下,通常 3.0 以下屬於可以被接受的差異。如果仔細去翻閱資料,可以發現 DeltaE 有多種計算方式,1976 年的 ΔE76、1994年的 ΔE94、2000 年的 ΔE00 以及最新的 DeltaE ITP(DeltaE ICtCp),光是誤差定量的算法就這麼多種了,要相當嚴謹的定量誤差是有困難的,新的算法不斷修正過去算法所產生的問題,雖然如此,但以前的算法也不到不能用的程度,而且規範的改動都是大工程,所以就將就地使用了,目前多採用 ΔE94 或 ΔE00 做為評估方式,HDR 領域則正在推動 DeltaE ITP 作為標準。
  另一個計算上的盲點:配色函數(Color Matching Function, CMF),目前最多校正所採用的配色函數為 CIE 1931年發表的 2 度觀察者視角實驗結果,因為人類可以感應色彩的錐狀細胞大多分布於視網膜中心 2 度,但也不是只有中心 2 度才能感應色彩,於是 CIE 在 1964 年發表了針對 4 ~ 10度觀察者所做的配色函數,這告訴我們,視角會對所觀察到的色彩有影響,會產生一些誤差,此外,這些配色函數都是受測者「平均」之後的結果,每個個體有不同的實驗結果,甚至左右眼測試的結果都可能有差異,更遑論在近幾年也有科學家試圖修正過去的實驗結果(CIE 2012 2/10 deg CMFs)。不過目前多數校正依然採用 CIE 1931 2度觀察者(CIE 1931 2° Standard Observer.)作為配色函數。
  在測量設備一節中,我們曾討論到未套用比色計校準檔時,背光不同可能導致測量結果異常,但在某些狀況下,即使套用了正確的比色計校準檔,仍然是異常的,這主要發生在廣色域裝置上,被認為的可能原因為,為了要增加廣色域裝置的色域覆蓋範圍,往往具備更純淨的三原色光,有著更窄的波長,甚至有些使用雷射光源,不過測量所使用的分光輻射計精度不足,導致校正所產生的誤差超過人類視覺可感知的變化。
  另一方面,從比色法(Colorimetry)計算可以得知在某些狀況下,會出現同色異譜(Metamerism)的現象,即不同的光譜分布,顯示相同的色彩,藉此校正不同背光的顯示裝置。但在某些顯示裝置上我們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結果,同色異譜失效,儀器測量獲得相同結果,但色彩卻無法吻合。目前有些公司試圖解決此問題,像是 EIZO 於 Color Matching Between sRGB Monitors and Wide Color Gamut Monitors 這篇白皮書中提出使用 CIE 1964 10度觀察者(CIE 1964 10° Standard Observer.)進行校準,SONY 則為其 OLED 顯示裝置修正同色異譜失效問題採用 Judd 1951 Modification 的概念,添加座標的偏移量以進行修正。著名校色軟體 Lightspace 則建議遇到同色異譜失效時,對白點座標進行修正,以目測方式調整副顯示裝置的白點座標,使其白點與主顯示裝置相同,並以此作為副顯示裝置的白點進行校正。也有一些人認為可以使用新的配色函數(CIE 2012 CMFs)進行校正。

(來源:SMPTE ST2080-2.2014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點之外,光源的偏振態、環境光源等其他因素也會產生一些影響,我們需要能夠理解誤差,明白誤差是肯定存在的,當誤差顯著時,試著找出影響最大的可能原因,並動手解決。


內文如有錯誤,請多加指正,謝謝。

資料來源:
Dolby White Paper - ICtCp (professional.dolby.com/siteassets/pdfs/ictcp_dolbywhitepaper_v071.pdf)
IEC 61966-2-1:1999 (www.color.org/chardata/rgb/srgb.xalter)
ITU-R Recommendation BT.709 (www.itu.int/rec/R-REC-BT.709)
ITU-R Recommendation BT.1886 (www.itu.int/rec/R-REC-BT.1886)
ITU-R Recommendation BT.2020 (www.itu.int/rec/R-REC-BT.2020)
ITU-R Recommendation BT.2035 (www.itu.int/rec/R-REC-BT.2035)
ITU-R Recommendation BT.2100 (www.itu.int/rec/R-REC-BT.2100)
ITU-R Recommendation BT.2390 (www.itu.int/rec/R-REC-BT.2390)
SMPTE EG 432-1:2010 (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289763)
SMPTE ST274.2008 (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290129)
SMPTE ST2080-2.2014 (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289952)
SMPTE ST2080-3.2017 (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918583)
SMPTE ST 2084:2014 (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7291452)
EBU Tech 3320 (tech.ebu.ch/publications/tech3320)
Light Illusion - Viewing Environment & Calibration (www.lightspace.lightillusion.com/viewing_environments.html)
Light Illusion - Display Certification (www.lightspace.lightillusion.com/certification.html)
Light Illusion - Perceptual Colour Matching (www.lightspace.lightillusion.com/perceptual_colour_match.html)
EIZO White Paper - Color Matching Between sRGB Monitors and Wide Color Gamut Monitors (www.eizo.com.tw/support/wp/pdf/wp_08-002.pdf)
Sony White Paper - Color Matching Between OLED and CRT (www.dvinfo.net/wp-content/uploads/2014/07/WhitePaper_ColorMatching_2013-02-15.pdf)
CIE (2012) 2-deg CMFs (www.cvrl.org/database/text/cienewxyz/cie2012xyz2.htm)
CIE (2012) 10-deg CMFs (www.cvrl.org/database/text/cienewxyz/cie2012xyz10.htm)
X-Rite White Paper - Display Calibration Devices: Methods, Accuracy, and Cost
X-Rite White Paper -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Color
Ballestad, A., Boitard, R., Damberg, G. and Stojmenovik, G. (2019), Taking HDR Cinema Mainstream



2020.10.23 發布

50 則留言:

  1. 為什麼我的電腦播放2160p影片很卡頓 cpu :ryzen 2600 顯示卡:rtx 2070
    chroma upscaling和image upscaling 怎麼設置都不正常播放。
    但是播放1080p影片設置為NGC Sharp 都很流暢播放。

    回覆刪除
    回覆
    1. 資料太少了,無法判斷呢...
      需要以下資料
      1. 影片播放時,按下Ctrl+J,顯示出madVR狀態後截圖。
      2. 當下的CPU使用率、CPU頻率(時脈)、GPU使用率、GPU頻率(核心時脈)
      3. 使用的濾鏡鍊、LAV Video Decoder設定
      4. 螢幕解析度。

      刪除
    2. 謝謝你的回覆��,我用oppo 203藍光機播放2160p影片很正常
      1.https://imgur.com/a/erKN8pq
      2.cpu使用率:13% cpu頻率 3.69Ghz Gpu使用率 89% Gpu頻率 1920Mhz
      3.https://imgur.com/a/dUqf7fA
      4.3840X2160p

      刪除
    3. 請依序以下操作進行除錯
      1. 嘗試關閉Windows HDR播放。(madVR將自動採用NV HDR API)
      2. 使用GPU-Z檢查撥放影片時,Bus Interface頻寬是否為PCIe x16 3.0 @x16 3.0或PCIe x16 3.0 @x8 3.0
      (https://www.techpowerup.com/download/techpowerup-gpu-z/)
      3. 更新Nvidia驅動程式
      4. 使用新版madVR,以下檔案解壓縮後覆蓋原madVR資料夾
      http://madshi.net/madVRhdrMeasure114.zip
      http://madshi.net/madVRhdrMeasure114_hotfix1.zip

      刪除
    4. 1.關了
      2.PCIe x16 3.0 @x1 3.0 我的顯示卡是安裝在小機箱,用轉接卡連接顯示卡
      3.已更新
      4.更換了

      結果都是一樣

      刪除
    5. 嘗試更新bios,進入了flash mode見到dir字樣,就是根目錄,它是不是基於unix還是linux開發的?

      刪除
    6. 那問題就是在 PCIe x16 3.0 @x1 3.0 這了,這頻寬不足以顯示4K影片。
      1080p60頻寬試算: 1920(水平解析度) * 1080(垂直解析度) * 24 (8Bit RGB) * 60 (FPS) ~ 3.0 Gb/s
      至於2160p24影片需要頻寬約3840(水平解析度) * 2160(垂直解析度) * 30 (10Bit RGB) * 24 (FPS) ~ 15 Gb/s
      而PCIe 3.0 x1頻寬只有 8 Gb/s,所以我猜大概是頻寬不足所造成的。

      是eGPU方案嗎? 我看Thunderbolt3方案好像都是PCIe x4頻寬的。

      刪除
    7. 更正:
      *1080p60頻寬試算: 1920(水平解析度) * 1080(垂直解析度) * 24 (8Bit RGB) * 60 (Hz) ~ 3.0 Gb/s
      *2160p60需要頻寬: 3840(水平解析度) * 2160(垂直解析度) * 30 (10Bit RGB) * 60 (Hz) ~ 15 Gb/s

      刪除
    8. 哈哈,我都覺得是顯示卡頻寬問題,我的電腦是mini itx主機板和mini itx機箱,要在主機板接轉接卡才可以連接到顯示卡。MadVr是不是有一個功能叫tone mapping ?能讓SDR影片轉換成HDR?

      刪除
    9. 不確定你是用哪種轉接方案,有轉接方案是支援到PCIe 3.0 x4的(Thunderbolt3)

      tone mapping是反過來的,將原本HDR色彩映射至較小色彩空間用的(例如: SDR、HDR400、HDR600),讓一般顯示裝置也能觀賞"類HDR"的效果。(要說假HDR也不是不行...)

      刪除
    10. 現在將顯示卡搬到atx主機板辨認到了 @16
      但是sony電視選了 外部輸入的 增強模式 開啟win10的HDR 結果黑屏然後恢復正常再黑屏
      我確定這根hdmi線是high speed
      但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
      現在win10可以選3840x2160 解析度 ,win10 hdr沒有開啟,這樣播放4k hdr影片會沒有hdr效果嗎?

      刪除
    11. 最後報告:
      在bios的pci設定 選擇gen3
      正常播放4k影片
      但bus interface 只有 @4

      最後希望MadVr能有MAC版

      刪除
    12. 有些主機板的PCIe 4的訊號品質有疑慮(硬將原先PCIe 3規格的設備以4.0速度執行,訊號可能會變差),
      考慮到顯卡目前多數不支援4.0,因此選用3.0就好了。

      Windows系統上播放HDR的API多為以下三種,OS API、NV API、AMD API,
      其中並不推薦使用OS API(就是Windows的HDR),建議採用NV或AMD的API輸出,比較不會有奇怪問題...

      另外,除非有必要,不然我不太建議使用FSE mode,FSE有時候會出現一些問題,而且新的視窗模式多能滿足FSE的那些功能。
      (詳細可以參考萬年冷凍庫針對madVR所撰寫的文章)

      刪除
    13. 至於bus interface 只有 @4,有幾個可能
      1. 顯卡負載很低,自動節能。
      2. 插錯PCIe槽...(有的主機板會提供多個PCIe x16的槽,但不一定全都有提供x16的速度)
      3. 顯卡故障 (我以前還真有遇過類似的情形Orz)

      刪除
    14. MAC可以使用IINA,是一款基於mpv的播放軟體,
      mpv可以掛載許多外掛套件,達到類似madVR的效果。(縮放算法、去噪算法之類的)

      刪除
    15. 補充: 要觀賞HDR影片,需要藉由前述那三種HDR API,其中OS API是全域作用的,NV API、AMD API都是有需要才輸出HDR訊號的,您完全可以關閉Windows內的HDR,交由madVR自動調用NV API來輸出HDR畫面。

      借用別人的圖: 如果有看到NV HDR就代表啟用NV API了
      https://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p=1841278#post1841278

      刪除
  2. 顯示卡換到atx主機板顯示@16
    播放4k影片顯示卡負載60% 依然是@4
    我的mini Itx 只有一個pcie槽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大概就是負載較低,自動節能了吧。

      刪除
    2. 米奇哥覺得未來會有8K藍光電影光碟嗎?
      4k藍光機的硬解影片晶片是不是ARM?

      刪除
    3. 8K藍光短時間不會普及,成本太高,
      目前很多電影製作仍舊是2K規格製作,後期拉伸到4K的,更不用說手繪動漫還是810p規格的了。

      硬解晶片是否為ARM,這部分我沒有涉略,不清楚呢。

      刪除
    4. 哈哈,看來再也不會有8K藍光機了

      刪除
    5. 當然會有...只不過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就像2008年那時候也覺得4K藍光短期不會出現一樣。

      刪除
    6. 到時候8k 120分鐘電影 file size可能是600GB
      BT下載有夠嗆的...

      刪除
    7. 沒這麼大,1080P 8Bit -> 4K 10Bit其實增加不到2倍體積。
      根據8k協會提供的白皮書來看,8K影片(~90G)應該可以用BDXL裝(容量128GB)
      https://8kassociation.com/wp-content/uploads/2020/11/Spin-Digital-Whitepaper-8K-HEVC-Live-Encoder-v1.1.pdf

      刪除
    8. 請問哪裏能下載真8K demo?

      刪除
    9. Google: 8K demo
      資料很多
      https://www.avsforum.com/threads/8k-demo-videos.3107418/
      https://www.8k-stockfootage.com/videocat/demo/

      刪除
    10. 換了根thermaltake的riser cable 最快只能 @8
      牙敗 只能放棄了

      刪除
    11. PCIe 3.0 x8的性能已經很好了(可以發揮出90%以上性能)
      https://www.techpowerup.com/review/nvidia-geforce-rtx-2080-ti-pci-express-scaling/6.html

      刪除
    12. *補充: 上述網址內的測試基準是遊戲,而非madVR,因此並不能直接表示madVR性能。

      刪除
    13. 大哥你對sony crt bvm拿來看dvd什麼看法?畢竟DVD是crt電視的產物,畫面應該比LCD電視看起來比較好。

      刪除
    14. DVD並沒有針對CRT顯示裝置有所特化,如果需要好的畫面、色彩表現,請參考高階電視或高階投影機。
      如果是想達到類似CRT的效果,可以嘗試使用DLP投影機。

      刪除
    15. 高階投影機比高階電視貴太多了,最貴的電視 LG 8K OLED NT$2190000
      Sony VPL-VW915ES 要買2萬美元

      刪除
    16. 欸豆...2萬美金比200萬台幣還便宜吧。
      最貴並不表示他是最適合的,以現階段來說,8K OLED大概是技術展示用的產品,比最貴是毫無意義的,永遠都會有更貴的。前文所提是指30萬內的市售產品。

      刪除
    17. 米奇哥你覺得現在買8K電視有用武之地嗎?就是將4k影片升頻到8k這些功能?還有8K電腦gaming

      刪除
    18. 看你的用途唄,工作用8K展示可能不錯吧
      8K遊戲就別想了,目前沒一張顯示卡能跑順的(包含RTX 3090),甚至就連符合規格的線材都不好找。

      刪除
    19. 電視技術最垃圾應該是LCD了,看黑色場景灰濛濛的.OLED看黑色場景是純淨的黑

      刪除
    20. LCD有很多種,包含TN、IPS、VA,液晶排列及驅動電場略有不同,其中VA可達到3000:1以上的原生對比度,不少高階電視都是採用VA面板的。

      刪除
    21. OLED表現的確很優異(對比度可輕鬆破萬),不過在此補充一些OLED的缺點:
      1. OLED使用有機材料,衰退會比較快速。
      2. 長時間顯示固定畫面可能會有烙印問題。
      3. 低光時的色彩飽和度過高(與人眼所習慣的表現不同),需要校正降低飽和度。
      (https://www.lightspace.lightillusion.com/perceptual_colour_match.html)
      4. OLED非線性響應比較明顯(色階過度不平滑),需要以校正方式來克服。
      (https://www.lightspace.lightillusion.com/error.html)

      考慮到成本及以上缺點,不少家電廠的高階電視採用VA或IPS面板搭配陣列背光(FALD)來達到高對比度,並開發MiniLED、MicroLED面板作為次世代高階面板使用。

      刪除
    22. tn是垃圾中的垃圾了,gaming還行看電影就折騰自己了。你覺得ps5有可能8k gaming嗎?ps4的gaming解析度都是960p,ps5能1080p 60fps就很不錯了

      刪除
    23. 你覺得sony master backlight drive怎麽樣?LCD電視最好的型號你覺得是什麽?

      刪除
  3. 筆記本電腦有intel内顯和nvidia顯卡,怎麽選擇nvidia來解碼?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開啟nvidia控制台,管理3D設定,程式設定,選取您使用的播放軟體(MPC、mpv、POT等...),然後設定以高效能GPU處理,以及電源管理模式從最佳電源改為自適應。
      LAV video decoder選擇Nvidia作為DXVA2(Copy-back)作為解碼裝置。

      刪除
    2. 只能選intel内顯。是不是因爲我未插電源

      刪除
    3. 找看看有無此設定,參考以下連結#8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59&t=2860493#37396929

      刪除
    4. 插電就自動開啟獨顯

      刪除
  4. 你覺得同樣的價位電視的畫質好還是投影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會選電視,投影機還有其他隱藏花費(暗室、布幕、線材、燈泡等...)。

      刪除
  5. 請問如果domain是dci-p3, de2000在sdr跟hdr時, 應該是結果會不一樣.
    但測delta e時, 這樣測是正確的嗎?
    或是測de2000時, 應該在sdr mdoe. 開了hdr, 就不該測de2000?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階段HDR沒有太好的校正方式,因為很多HDR裝置有ABL限制,導致難以測量。
      通常dE都是在SDR下測得。

      刪除
    2. 謝謝回覆! 一方面不知原始色彩輸出有沒有被pc改掉, 一方面hdr也難固定L. 只能用pc輸出的值, 用色域算出CIE標準的色座標, 去看dE.

      刪除

熱門文章